村网通总站 瓦岗村 449107.nync.com 欢迎您!
他们没有经历枪林弹雨,但是他们肩负着提升中国国际地位的使命,甚至肩负着祖国强大的使命。今天一起来聊聊六位海外学成后归国效力的科学家,他们在祖国最需要的时候毅然选择了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们是国宝,更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一、钱学森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两弹一星”元勋,全球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同时也是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正是因为有了钱学森当年排除万难回国效力,才使得中国的原子弹试验成功提前了至少20年。
钱学森
钱老回国之路堪比西天取经,美国一位还海军将领说,美国5个师的海军都比不过一个钱学森。钱学森回国受阻甚至被迫害的消息传到了中国,引起高度重视。1954年4月,美英中苏法五国在日内瓦召开讨论和解决朝鲜问题的国际会议,
为了争取钱学森等留美科学家尽快回国,中方为表示诚意,同意先后释放在朝鲜战场被俘虏的美国15名飞行员和军官,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回国愿望终于得以实现了,1955年10月1日清晨,钱学森一家抵达祖国。并在后续为祖国发展献上自己的一份巨大力量。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岁。
二、邓稼先
邓稼先,1924年6月25日出生于安徽怀宁县,“两弹一星”元勋、全球著名核物理学家。在求学期间,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1948年邓稼先在美国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掌握了核心技术后的他,在毕业后他拒绝了各种的诱惑,毅然回国。,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邓稼先
回国后的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虽然当时中国现有的条件极其困难,但是越是这样越能激发他效力祖国为祖国的强大贡献力量,邓稼先就是与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就是靠着这份信念和坚持,终于在1964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次年又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由于长期在处于一线实验,受核辐射影响严重,于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62岁。
三、华罗庚
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36年开始,华罗庚先后在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和在美国伊利诺依大学任教,在英国留学期间发表过不低于15篇学术论文,其中有多篇在世界相关学术界赢得声誉。他在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守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芝加哥科学技术博物馆将他列为岂止至今世界88位数学伟人之一。
华罗庚
1950年,新中国成立始伊,华罗庚放弃美国提供的一切优越条件,毅然携家人回祖国,1952年,中国成立数学研究所,华罗庚担任第一任所长。1985年6月12日因病逝世,享年75岁。
四、朱光亚
朱光亚1924年12月25日出生于湖北武汉,“两弹一星”元勋。1945年,看到美国投掷在日本的原子弹,蒋介石提出中国也要有原子弹。并派出三位科学家赴美国考察,每人分配两名助手,朱光亚是6位助手其中之一。不久后老蒋败走台湾,在美国的几位科学家和助手们也只好解散,朱光亚选择继续在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核物理学的学习和研究。
朱光亚
1950年2月,朱光亚放弃美国的优越待遇和条件,回到北京,为大学生开设普通物理、光学等课程,他还联名多位科学家撰写公开信,呼吁海外留学生回国参加祖国建设。
1967年6月,朱光亚等科学家领导研制的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为核武器技术快速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2011年2月26日逝世,享年87岁。
五、钱三强
钱三强,1913年10月16日出生于浙江绍兴,中国“两弹一星”元勋。于1937年留法攻读博士,到巴黎大学镭学研究所居里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钋的放射源研究和原子核化学研究。1947年升任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导师,并获法兰西荣誉军团军官勋章。次年,钱三强婉言拒绝了法国的挽留,毅然回国。
钱三强
1948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也叫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二机部(核工业部)副部长,他与多位科学家们一同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原子弹事业的开创当中。
1959年,苏联拒绝继续为中国提供原子弹研制的帮助。钱三强等科学家联名号召中国留学海外的科学家回国参战。终于,在钱三强51岁生日之际,也就是1964年,秘密研制多年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钱三强称这是这辈子最好的生日礼物。1992年6月28日,在北京病逝,享年79岁。
六、杨嘉墀
杨嘉墀,1919年7月16日出生于江苏吴江,“两弹一星”元勋,空间自动控制学家。1947年到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系与应用物理系攻读博士。1956年,经历过中国多年来与美国的交涉后为中国留美学生争取到回国的正当权利,杨嘉墀携带加入粉回到祖国。
杨嘉墀
回国后的杨嘉墀长期致力于中国自动化技术和航天技术的研究发展。参与制定中国空间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和参加包括第一颗卫星在内的多种卫星的总体及自动控制系统的研制,返回式卫星和东方红一号卫星。主持人造卫星姿态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发展。在三轴稳定的返回式卫星和科学探测卫星的发展中作出重大贡献。2006年6月11日逝世,享年87岁。
当年邓稼先等科学家极力邀请杨振宁教授回国效力,若当年杨教授愿回国,一定也是一位元勋级人物,中国的科技和国防方面定推进不少年,毕竟杨教授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有着里程碑性的贡献,是世界著名物理学家,更是在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